(+886)928-200-988
Yinhua Chu is a visual artist and researcher based in Taiwan. Her work explores the ever-changing landscape of media,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how photography mediates memory in the digital age. Sh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, Taiwan.
學歷:
2011,英國西敏寺大學媒體藝術教育研究中心Practice-Based博士 (指導教授 David Bate)
2006,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視覺藝術學系博士班修讀 (指導教授 Victor Burgin)
2005,英國倫敦藝術大學聖馬丁學院藝術設計攝影Postgraduate Certificate
2004,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攝影與城市文化學系 碩士
2003,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系(跨媒體創作學程、電視學程)
經歷:
2023-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副教授
2018-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助理教授
2012-2014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美術系助理教授
2011-2012 台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(兼任)
2011-2012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美術系講師(兼任)
學術研究:
2023,「『截圖』作為記憶之術:以維克多.柏根作品《來世》為例」計畫主持人,國科會專題研究(NTSC 112-2410-H-152-021-)
2022,「從媒介美學研究記憶技術:以『羅浮宮漫畫』計畫為例」計畫主持人,科技部專題研究(MOST 111-2410-H-152-021-)
2021,「攝影書媒介研究:以維蘭.傅拉瑟技術性圖像理論為基礎」計畫主持人,科技部學術專題研究(MOST 110-2410-H-152-010-)
2020,「當代攝影書實踐的後數位轉向」計畫主持人,科技部學術專題研究(MOST 109-2410-H-152-002-)
2019,「新媒體文化與美學研究:台灣當代書誌的跨域實驗」計畫主持人,科技部學術專題研究(MOST 108-2410-H-152-004-)
2019,「後媒介的典範轉移:台灣當代書誌跨域實踐研究」,現象書寫–視覺藝評專案,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
2016,「台灣攝影史綱」研究計畫小組成員,國立歷史博物館
學術著作:
-
〈藝術自出版的後數位美學實踐:以《沒有未來》與《現在過去式》為例〉,《文化研究》,刊登證明111年7月。(TSSCI、THCI)
-
〈當代攝影書實踐的後數位轉向:以《不多不少》為例〉,《傳播研究與實踐》,第12卷第1期,頁49-76,111年1月。(TSSCI)
-
〈攝影書的媒介性:談機具與記憶的共生可能〉,研討會論文,「媒介與共生:當代跨域交流論壇」,2021。
-
《閱讀筆記:Book Phenomenon》,桃園:製菓部,2021。國藝會 現象書寫—視覺藝評專案 (ISBN 978-986-06639-0-7)。
-
〈擴延閱讀「閱讀筆記 Book Phenomenon」訪談計畫〉,研討會論文,第一屆「跨域影像與 XR 展延實境」學術研討會,2020。
學術刊物編輯:
專文:
-
〈開箱:「閱讀筆記:Book Phenomenon」〉,《ACT藝術觀點》,93(2023)春季號,91-101頁
-
〈技術性圖像作為鏡像/映像的可能〉,《鏡像.映像: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》,台灣:國立台灣美術館,2022
-
〈台灣當代攝影的多元實踐與想像〉,《起始.永遠—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》,國立台灣美術館,2017
-
〈写真筆談〉,《舞弄珍藏:召喚/重想/再述的實驗室》,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行,2017
-
〈從「写真筆談」想像台灣戰後寫實攝影〉,《現代美術》,105(2016)年12月,第183期,90-97頁
-
〈從「美姿學」漫談北美館店藏攝影作品的人物姿態〉,《現代美術》,105(2016)3月,第180期,94-104頁
-
〈賞味期限:日常生活的快照記憶〉,《藝外 Artitute》,104(2015)5月,第68期,79-85頁
-
‘Staging Memories’, The Culture of Migration. Politics, Aesthetics and Histories, Sten Moslund, Anne Ring Petersen and Moritz Schramm (eds), London: I.B. Tauris, 2015. pp.271-280
-
‘Chance Encounter in Urban Imaginary- Encoding Memories: Tainan’, The Re-Generate: Innovating and Inheriting in Art Education, JAD (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), No.4, June 2014. pp.71-84.
-
‘Staging Memories: Mise en Scene the Imagined Cities in Photographic Practice’, Once upon a Place. Haunted Houses and Imaginary Cities, Pedro Gadanho and Susana Oliveira (eds), Lisbon Portugal: Caleidoscópio, Edição e Artes Gráficas, 2013. pp.213-223.
研討會發表:
-
2023,Memory Studies Association (MSA), Newcastle, UK
-
2023,「動漫遊台灣2023:台灣 ACG 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 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國立政治大學
-
2022,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edia, Communication and Film,The IAFOR Research Centre (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),倫敦大學 Birkbeck, University of London
-
2022,「戰.世代:2022文化研究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」評論人,國立臺北教育大學
-
2021,「媒介與共生:當代跨域交流論壇」,國立中山大學漢學研究中心
-
2021,The 12th Asian Conference on Arts & Humanities (ACAH 2021),The IAFOR Research Centre (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),東京/線上
-
2020,第一屆「跨域影像與XR展延實境」學術研討會,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
-
2020,Photographies Conference: Photography in Asia,英國Photographies主辦,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(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)
-
2019,Materiality and Multiculturality in Arts—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rts and Aesthetics(文化多元性與質料性在藝術與美學的理論與實踐 國際研討會),IPAA(International Projects on Arts and Aesthetics)第五屆藝術與美學研究社群,台灣大學
-
2019,カルチュラル.スタディーズ Cultural Typhoon,日本慶應大學
-
2015,Culture, Capital & Communication: Visualising Chinese Borders in the 21st Century (AHRC research network,成功大學
-
2014,「回歸與再生: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」學術研討會,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
-
2012,Migration, Memory and Place,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/ ARKEN Museum
-
2011,Crossing Borders: Travelling,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Global Age,中國南京郵電大學 (美國紐約科技學院主辦)研討會
-
2011,Mediated Cities建築學院研討會,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
-
2010,Lost in Space 專題研討會,英國倫敦大學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
-
2010,Once Upon a Place – Hunted Houses and Imaginary Cities國際建築敘事研討會,葡萄牙里斯本
-
2010,Public Lives, Private Lives 記憶敘事歷史研究中心 ,英國布萊頓大學
創作駐地:
-
2017,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(SITUATE, RMIT iAIR)
-
2015,《末日再生》台灣・澳⾨ 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,駐地藝術創作
-
2014,紐約 Residency Unlimited 駐村藝術家
-
2013,澳門大學 駐校藝術家
-
2013,《城市記憶》駐市藝術家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
-
2012,駐市藝術家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
-
2009,新加坡[+O] 駐地藝術家
-
2009,日本東京 Tokyo Wonder Site 出訪藝術家
策展:
-
2016,〈写真筆談〉,《舞弄珍藏:召喚/重想/再述的實驗室》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台灣
個展:
-
2017,《Deciphering Cities_Melbourne》,Site Eight Gallery,墨爾本澳洲
-
2017,《平行記憶》,富藝旅 Folio Hotel,台北台灣
-
2013,《跳 • 台南》,政大書城台南店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台灣
-
2012,《記憶編碼:台南》,策展人:賴依欣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台灣
-
2012,《沒有地圖的城市》,策展人:賴依欣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台灣
-
2012,《沒有地圖的城市》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台灣
-
2011,《Travelling Home》,東海大學美術系A+藝術空間,台中台灣
-
2011,《Staging Memories》,西倫敦藝廊,倫敦英國
-
2010,《Imagined City》,西倫敦藝廊,倫敦英國
聯展:
-
2023,《靈魂在說話:藝術家的書》,陽明交通大學,新竹台灣
-
2022,《攝影星系\台灣當代攝影書十二樣貌》,Lightbox攝影書展,台北台灣
-
2022,《信使—TAV&TOKAS 15周年交流紀念展》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台灣
-
2021,《書之參贊與超越『藝術家的書』展覽》,陽明交通學藝文中心,新竹台灣
-
2020,《Taiwanese Artists’ Books: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》,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台北台灣
-
2017,《行旅II》,台南老爺行旅,台南台灣
-
2016,《末日再生-台灣.澳門》,牛房倉庫,澳門
-
2016,《愛麗絲的小宇宙》,駁二藝術特區,高雄台灣
-
2016,《末日再生-台灣.澳門》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台灣
-
2016,《小.大》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台灣
-
2015,《移動之身》,Halka Art Project藝術中心,伊斯坦堡土耳其
-
2014,《AfterImage》,Cuchifritos Gallery + Project Space/ Residency Unlimited,紐約美國
-
2014,《此曾在》,海馬迴光畫館,台南台灣
-
2014,《家中的小城市:台灣製造》(賴彥吉),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,威尼斯義大利
-
2013,《旅去x游藝 尋寶計劃》,勤美誠品綠園道,台中台灣
-
2013,《Nostalgias, Visualsing Longing》, Pie Factory Gallery, 倫敦英國
-
2013, 藝術家開放工作室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台灣
-
2013,《2013 藝起遊台南》,台南新藝獎,正興咖啡館,台南台灣
-
2011,《粉角色 - 粉樂町政大續展》,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,台北台灣
-
2011,《粉角色 - 2013粉樂町》,富邦藝術基金會,台北台灣
-
2011,《Home and Away》,ISE Cultural Foundation,紐約美國
-
2011,《葡萄牙/英國藝術家聯合創作》,The Mew Project,倫敦英國
-
2010,《Private/Public》,320藝廊,倫敦英國
-
2010,《Home and Away》,CastleField藝廊,曼撤斯特英國
-
2010,《ZooArt 2010》,庫內奧義大利
-
2010,《城市密碼》,攝影博物館預備館,台北台灣
-
2010,《Fringe Arts Bath》,巴斯藝穗節,巴斯英國
-
2009,《When InvadingMemories meets WhatdoyouwantobestrangeR?》,倫敦設計展,倫敦英國
-
2008,《家》,國立台灣美術館雙年展,台中台灣
相關講演座談:
-
2023.04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23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,台北台灣
-
2023.02,國家攝影文化中心「照相/造像:回返影像生成之初」,講者:朱盈樺、李立均、王品驊,台北台灣
-
2022.12,張紋瑄《紙上極限運動》新書發表暨座談會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台灣
-
2022.06,國立政治大學,傳播學院獨立專題期末作品呈現講評,台北台灣
-
2022.06,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藝術生活學科中心,「藝術領域多元選修線上課程—影像作為表述與參與的方式:攝影的歷史與影響」課程,台北台灣
-
2022.06,華梵大學,攝影與VR設計學系「後人類文化專題研究期末論壇《黑鏡》論壇」,新北台灣
-
2022.05,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域系列講座,「從攝影到動影:技術圖像的移動想望」,新竹台灣
-
2022.03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22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線上「首發大堂課」,台北台灣
-
2022.02,索卡藝術,「漫遊水之聖殿—聊聊藝術、地圖、哲學/王挺宇個展」藝術家與談,台北台灣
-
2021.11,國立台灣大學,台灣文學與文化專題研究課程演講「當代藝術家書籍 Artist's Book」,台北台灣
-
2021.08,Lightbox攝影圖書室,「Photobook Hour 朱盈樺《閱讀筆記:Book Phenomenon」專題講座,台北台灣
-
2021.08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21發聲影像學院暑期影像線上工作坊課程「整個房間都是我的攝影棚!日常物件的影像新生命」,台北台灣
-
2021.08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21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「攝影作品提案大會」,台北台灣
-
2021.04.24,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,「攝影書與城市文化:New York in Photobooks」專題講座,花蓮台灣
-
2021.01,PAPER MATTER 藝術家書籍文獻庫,台北國際藝術村「藝術家書籍的教學實踐及其生態」專題講座,台北台灣
-
2020.12,Falmouth School of Art and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/ Global Photographies Network,「Talking photography global: The Global Photographies Network」線上專題演講,Falmouth英國
-
2020.10,PAPER MATTER 藝術家書籍文獻庫,「Taiwanese Artists’ Books: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《閱讀筆記:Book Phenomenon》」專題講座,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台北台灣
-
2020.10,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Taiwan Art Space Alliance,「藝術進駐相談室 AIR Consulting & Solution」,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台北台灣
-
2020.08,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高中基本設計暑期營,「攝影創作」,台北台灣
-
2020.06,富邦文教基金會,青少年發聲課程講師,台北台灣
-
2020.05,水谷藝術,「第四十二次對摺何彥諺個展」座談,台北台灣
-
2019.12,Lightbox攝影圖書室,「攝影史的挑戰 —影像檔案、歷史敘事與記憶政治」論壇主持,台北台灣
-
2019.08,富邦文教基金會,青少年發聲「視覺魔法學院」課程講師「攝影和影像的書誌創作」,台北台灣
-
2019.08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19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提案大會 ,台北台灣
-
2019.08,永春堂美術館,《左一超! - 影像中的愛情消解與召喚》開幕座談,台中台灣
-
2019.03,台灣數位藝術中心,《王新仁個展:昨日的路徑》 ,「媒介城市的昨日與明日」專題講座,對談者:王柏偉(台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),台北台灣
-
2019.02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「2018台北雙年展《展覽漫遊#53:精緻屍體》」,對談者:賴依欣,台北台灣
-
2018.12,富邦文教基金會,2018青少年發聲課程「邁入數位新時代的攝影可能性」,台北台灣
-
2018.11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《看的見看不見:馬格利特與其他》座談,對談者:孫松榮(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)「影像叛變-超現實主義在當代影像藝術之遺贈與轉化」專題講座,台北台灣
-
2018.07,嘉義市史蹟資料館/矯正署1921,《攝於生活與歷史場域之間—嘉義市人文攝影文化生活推廣計畫》,對談者:李立中(藝術家),「 攝影與跨媒材的當代現象」專題講座,嘉義台灣
-
2018.05,新中和社區大學,「公共論壇—城市美學實驗室系列講座」專題演講,新北台灣
-
2018.04,矯正署1921,嘉義市政府文化局《人文攝影培力工作坊》,「城市空間的媒介想像」課程講師,嘉義台灣
-
2018.04,好地下藝術空間,《浮光影藏2 — 臺灣當代攝影作品集》專題展,「攝影的書寫與想像」專題講座,花蓮台灣
-
2017.06,鳳甲美術館, 《基進的書寫形式 Radical Forms of Writing》展覽座談,「感知的刻畫:行走/地圖」,主持人:賴駿杰(策展人)/與談人:秦政德(藝術家),台北台灣
-
2017.05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《是什麼讓攝影如此有魅力? 它的虛實、矛盾與其他》系列講座,「『日常』的奇觀化:從World Press Photo『日常生活』類得獎照片談起」與談人,主講:郭力昕(評論工作者,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),台北台灣
-
2016.12.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「另一種目線–王信攝影展《展覽漫遊#39:現場》」,台北台灣
-
2016.11,澳門大學 Pearl Jubilee College 演講,主持人 Peter Zabielskis 教授,澳門中國
-
2016.10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《「写真筆談」座談會》策展主持,與談人:郭力昕(評論工作者,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)/陳佳琦(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員)/張世倫(藝評人,攝影研究者)/李威儀(《攝影之聲》主編),台北台灣
-
2016.07,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,《當代藝術家帶路 青少年工作坊》,台北台灣
-
2016.07,台北國際藝術村,《末日再生-台灣・澳門》藝術家座談,台北台灣
-
2016.04,Lightbox 攝影圖書室,《機具觀看與身體感:朱盈樺 X Photo Talks》,台北台灣
-
2016.03,紅樓詩社,「重訪前衛性:詩歌、音樂、影像」系列講座,台北台灣
-
2015.12,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,《傳播敘事工作坊:影像、地圖與敘事》,台北台灣
-
2015.12,上海瑞象館/中國浙江大學,《瑞象校園系列講座》,「城市漫游:当代影像中的身体感知」,杭州中國
-
2015,在地實驗計劃論壇,《製圖誌:地圖與藝術 》系列講座,台北台灣
-
2015.05,國立中興大學,《製圖誌 Mapping Urban Imaginary:朱盈樺創作計劃》,主持人:吳佩如(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),台中台灣
-
2015.03,澳門大學,《YOU ARE HERE: Map as Art》講座,澳門中國
-
2014.12,台北市立美術館,「2014台北雙年展: 劇烈加速度《展覽漫遊#19:「play/遊戲」與「play/表演」》」,台北台灣
-
2014.08,Residency Unlimited, AfterImage Artist’s Talk, New York, 紐約美國
-
2014.06,國立交通大學,《當代藝術!?》,主持人:吳文榕(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),新竹台灣
-
2014.04,國立中山大學,《紐約.紐約─駐村與現地製作》,主持人:楊婉儀(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),高雄台灣
-
2014.03,東海大學,《班雅明的救贖美學:影像作為方法》,主持人:蔡偉鼎(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,台中台灣
-
2013.11,誠品書店(台中晴美綠園道店),《「城市與身體」藝術觀看中的劇場性》專題講座,台中台灣
-
2013.11,Creative Macau 澳⾨⽂化中⼼,《Psychogeographical Mapping》,澳門中國
-
2013.11,東海⼤學建築系,《當代影像創作》,主持人:羅時瑋教授,台中台灣
-
2013.10,草埕⽂化藝術⼯作室,《攝影與當代》,對談人:陳敬寶,台南台灣
-
2013.09,草埕⽂化藝術⼯作室,《藝術家座談》,對談人:陳敏佳(攝影師)、賴依欣(策展人),台南台灣
-
2012.10,粉樂町政治⼤學續展, 《藝術家⾯對⾯》,國⽴政治⼤學藝⽂中⼼,台北台灣
獲獎補助:
-
2023,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
-
2022,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
-
2021,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
-
2020,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
-
2019,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
-
2019,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,「現象書寫」視覺藝術評論專案
-
2017,關渡美術館「國際對等交換駐村計畫」
-
2014,文化部、紐文中心贊助,「2014年紐約Residency Unlimited創作發表計畫」
-
2013,《城市記憶》藝術家駐市暨展覽計劃,文化部補助、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
-
2013,台南新藝獎
-
2012,藝術家駐市計劃,草埕藝術文化工作室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
-
2012,《沒有地圖的城市》個展,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2012國內展覽計畫
-
2010,倫敦西敏寺大學媒體藝術研究中心 展覽創作獎金
-
2010,義大利庫內奧政府 展覽創作獎金
-
2009,新加坡藝術理事會 展覽創作贊助 倫敦設計展
-
2009,文建會台北國際藝術村 出訪藝術家
© 2014 YinHua C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