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記憶之術」
《福爾摩斯》。
故事的一開始便是兩位主角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會面,這位精通推算演繹方法的偵探單純從華生手錶上的小刮痕,便一連串地推論出華生的身家背景。
福爾摩斯本人的性格可算是這部偵探小說當中絕對精彩的部分:他驕傲、冷靜、愛吹牛、悲憫等令人捉摸不定的性格,將整個偵探解謎過程添加了想像性。英 國BBC電視在2009年改編柯南道爾的這部偵探經典小說,把福爾摩斯與華生的生活搬到現代的倫敦市區,其中有個橋段是福爾摩斯在試著解開謎題時,進入了 他的「記憶宮殿」進行演繹推論,而這部影集也利用了數位後製的方式「視覺化」福爾摩斯的財產 — 「記憶宮殿」。
其實「記憶宮殿」(Memory Palace)的概念,可算是古希臘「記憶之術」的延伸。「記憶之術」(Art of Memory)是古希臘人所開創的一門藝術,屬於修辭學的一部分。在那個印刷術尚未發明的時候,記憶之術教人得以將龐大的資料庫收集在腦海中,讓演說者將 長篇講辭背得一字不漏。16世紀當利瑪竇來到東方宣傳天主教福音,為了入境隨俗學習中國字,其中的「記法」就是使用記憶之術,以「空間」結合「心象」來記 憶中國文字。
記憶之術在工業革命之後,因為新興的學校制度發明而式微。法蘭西絲.葉茲 (Frances A. Yates)在《記憶之術》一書中,對於這門希臘人開創的藝術後來的發展有詳細的整理。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最有趣的部分,是記憶之術這個「方法」。作為 一個「方法」,記憶之術的傳授沒有任何明確的答案,學習者只能知道大抵上的概念,利用自己的想像在腦袋裡建構空間,將需要被記憶的事物在腦中具象地描繪出 來,再依序放置於自己的「記憶宮殿」。
據說資深的餐廳或咖啡服務生,都會自然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記憶之術,用餐廳裡的座位排列順序作為座標,將顧客要點的餐食意象直接「存放」到那個座標位 置。其實每個人或許都有使用過記憶之術的方法 –有時候想記起一句話或某件事情,會藉由一些不合邏輯的聯想的方式,將它從記憶深處挖出,而古典記憶術不過是將這樣的過程給「系統化」,成為一種方法。
而這樣的「系統化」的建構方法,也是製圖計畫過程當中重要的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