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Sophie Calle,《通訊錄》, 1983
法國女藝術家Sophie Calle 在1983年的創作計劃《通訊錄》(Le Carnet d’adresses)。創作的方式是運用偶然和機會將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情串聯起來;藝術家先是撿到一本通訊錄,閱讀通訊錄上手寫的人名、電話和地址,然 後開始從通訊錄上這位主人的「朋友們」口中探究這位主人的樣貌,從1983/8/2- 1983/9/4,把每天的偵探式的觀察刊登在法國《解放報》(Libération)。 最後的展覽,在開幕前因為主人Pierre的發現和抗議而終止。Sophie Calle將完整作品收集,以照片、文字並列的方式寫下,呈現一層一層撥開洋蔥似地認識這位陌生人的故事。 巴黎。六月底。1983 我在Martyers路上找到一本通訊錄。 我決定先將內容都影印下來,再以匿名的方式,將它寄還給在這通訊錄最後一頁寫有聯絡資料的主人。我會跟這通訊綠裡所有的人聯絡。我會告訴他們,「我 偶然在街上找到一本通訊錄,你的地址在裡面。我想要跟你見面。」如果他們同意與我見面的話,我會請他們告訴我這位素未蒙面的主人的事情。 於是,我會透過他的朋友和熟人認識這位先生。


相機的眼睛:Skott Chandler/ Michael Rohde
像人一樣,各式相機有各自的性格和特質,製造出不同類型的照片讓我們看見不同的風景。攝影有趣的一個部分,是它「機具性」的特質。 美國攝影藝術家Skott Chandler 的《House Watch》系列作品中,他將自製的針孔相機架設在房間的天花板中央,利用針孔相機的超廣角拍攝整個房屋空間,針孔本身小光圈的特質讓房間內的物件一清二 楚、而需要長時間的曝光特質讓畫面只留下不動的痕跡 — 我們得以清楚看到房間裡面每個角落的「動」與「不動」 — 在電視機前面坐了許久的痕跡、洗碗的痕跡、吃飯的痕跡、小朋友坐在娃娃車裡靜置的痕跡、小狗狗趴在某個角落的痕跡。 相反的,在另一位德國攝影藝術家 Michael Rohde的《From Below》作品裡,我們看到的是「從底下往上看」的視角,好比地板變成一片大玻璃,直接將相機架設在這玻璃下。這樣的視角在生活當中是近乎不可能的,藝 術家的作法是先將每個物件分別拍攝、再將他們放置回同一個空間,進行拍攝。 兩組作品都是在講房間裡的痕跡,而這「從上往下看/鳥的眼睛」與「從下往上/看蟲的眼睛」,呈現的是平常不易見的視角,也讓房間